稻城亞丁12日—{三}
海螺溝—稻城亞丁—四姑娘山
川西道路上的山野田園風光---新都橋---丹巴--甲居藏寨--
今秋—金秋,金黃色充滿了川西山林間的絕美秋景...........
107.10.15~26出遊
107.11編圖撰文
參觀亞丁自然保護區後,從早上八點出發至下午五點多到新都橋是一整天的車程,從稻城走回頭路經由S217,回到理塘縣,經G318回到新都橋夜宿,可以說整天都在坐車,只有下午到達新都橋時,在那裡放風、拍照。
回到海子山口,整天都在三四千米的高原公路上。
這裡是S217公路邊觀看的兔兒山。
這裡的氂牛和山羊一樣會爬山,在陡峭的坡地覓食。
再回到天空之城---理塘。
這裡,天大地大,廣闊無垠,天高皇帝遠,帝力於我何有哉,是否可有真正的自由自在?
回到了天路十八彎,馬不停蹄,繼續前進。
路邊的野花不能採。
公路邊濃濃秋意,無所不在,美景常在轉彎處。
不只近處的溪谷激流,紅黃枝葉,轉個彎,遠處連綿雪山,在眼前展開,高原果然氣勢非凡。
一個路口的標示:『中國人的景觀大道』這裡是318川藏南線。
新都橋鎮海拔3300m,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西部地區。
就在國道旁的彎彎溪流,廣闊草原,金黃柏楊,山巒起伏,牛羊散落,這裏被稱為『攝影家的天堂』,當然你來的季節、時間點、天氣要對,才是天堂。
在飯店前可以遠脁貢嘎雪山與雅拉雪山,夕陽西下,雲層遮蔽了山頭。
新都橋海拔仍有3300m,清晨只有2度,車子北行約三十多公里,開向塔公寺。
陽光燦爛,霜白遍野,蒼茫大地,寧靜的鄉間,藏族民居、藏鄉風情,經幡飄蕩,草原、河流、山巒綿延起伏、牛羊牧野,沿著S215公路兩側無限展開,旅遊的風景就在路上,如此多樣、多變,錯過了多可惜。
S215公路上,這一段河流、石灘、山坡
一樣的是:濃濃的秋天氣息,紅黃枝葉,色彩斑斕,滿山坡,滿河谷。
不一樣的是:所有大小石塊上有大小不同的經文,彩色的繪畫,在水中的,在山坡上的,在崖壁上的,密密麻麻,數目之多,令人震驚,這是藏傳佛教虔誠的祈福誦經祝禱的方式之一。
百度百科:
塔公草原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塔公鎮境內,海拔3730米的高原地帶。
是藏區著名的薩迦派寺廟,在藏傳佛教中地位較高,寺廟建築壯觀,有著古老而悠久的歷史。
塔公藏語意為「菩薩喜歡的地方」。
百度百科:
木雅金塔是一座壇城式佛教寺廟建築,金塔黃金帖頂,共分三層。
與木雅金塔遙相呼應的是雅拉雪山,藏語全稱為「夏學雅拉嘎波」(意為東方白氂牛山),系中國藏區四大神山之一。位於四川甘孜州康定、道孚和丹巴三縣的交界處,海拔5884米。
山頂終年積雪,是康巴地區一座著名的神山!
由瑪尼經幡組成三角形或四方形的眾多旗陣,迎風招展,十分壯觀,這是藏傳佛教特有的禮佛方式,只有藏區才會看到。
與豐美的草原交相輝映。
很遺憾,始終雲衫霧罩著,勉強看見山頂,但雅拉雪山龐大的山體終於還是沒能顯現。
路過八美,在此用午餐後繼續川西的旅程。
公路邊又一處可以遠眺雅拉雪山的地點,與雅拉雪山我們還是緣慳一面,終究還是沒能看到,沒拍到。
又見大渡河,我們來到丹巴,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東部,海拔約一千八百公尺,嘉絨藏族的大本營。
丹巴是石碉樓分佈最集中、數量最多的地方,有「千碉之國」稱號。
梭坡碉樓群又是整個丹巴、乃至世界上古碉最集中,數量最多的地方,共有84座。
梭坡鄉位於丹巴縣城東南的大渡河邊,車到丹巴,我們就直接拉到
『梭坡漢代碉樓群』隔著大渡河遠眺散落在梭坡廣大範圍的各種碉樓造型,高的有十餘層樓高,都可以追朔到秦漢的古老歷史。也有稱中國的比薩斜塔,因為有些碉樓怎麼看就是斜的。
百度百科:
甲居藏寨位於四川甘孜州丹巴縣境內,距縣城約8公里,藏寨面積約5平方公里,居住嘉絨藏族140余戶,
『甲居』,藏語是百戶人家之意。
藏寨從大金河谷層層向上攀緣,一直伸延到卡帕瑪群峰腳下,整個山寨依著起伏的山勢迤邐連綿,在相對高差近千米的山坡上,一幢幢藏式樓房灑落在綠樹叢中。或星羅棋佈,或稠密集中,或在高山懸崖上,或在河壩綠茵間,不時炊煙嫋嫋、煙雲繚繞,與充滿靈氣的山谷、清澈的溪流、皚皚的雪峰一起,將田園牧歌式的畫卷展示在人們眼前,以一種藝術品的形態存在。
2005年年由《中國國家地理》雜誌的選美中國活動中,以甲居藏寨為代表的「丹巴藏寨」被評為「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」之首。
下一篇
稻城亞丁12日—{四}
四姑娘山(長坪溝---雙橋溝)---G350熊貓大道---都江堰---成都
http://jimho55.pixnet.net/blog/post/349402258-25-稻城亞丁12日—%7b四%7d.四姑娘山(長坪溝---雙